English

反思“纯文学”

2001-03-0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纯文学”概念是如何产生并影响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这一概念是否已束缚文学的发展而丧失了其原有的解放性和批判意义?文学应深广地介入社会生活还是应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以维持某种“纯粹性”?在日前于上海召开的关于“纯文学”的讨论会上,与会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纯文学”的提法出现于20世纪70、80年代,为冲破当时的“三突出”、“高大全”、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等条条框框,作家们开始强调文学的形式、语言,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

有学者认为,“纯文学”概念的提出,确有思想解放,促进文学发展的积极意义。而今天,“纯文学”原来所指向、所批判的那些对立物都已经不存在了。面对改革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迁,一些作家却深陷在“纯文学”这个固定的观念里,拒绝和社会以文学的方式进行互动。所谓的“纯文学”,就逐渐变成了一种对个体感受、对形式技巧、对“怎么写”的过分强调,而丢失了原本属于它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切关注和某种文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性。

也有一些人认为,文学确实需要和现实保持某种距离。文学不仅应该寄托现实关怀,同样应创造审美愉悦,发掘人性永恒的光辉。“纯文学”这一观念正是对文学自身的责任和价值的体认与守护,但他们也表示,目前的“纯文学”也应当更为开放和多元。(《文学报》2001.2.22俞小石 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